陶瓷线路板的制作工艺涉及多个精密步骤,主要根据材料类型(如氧化铝Al₂O₃、氮化铝AlN、氮化硅Si₃N₄等)和应用需求(高频、高功率、高温环境)选择不同的技术。以下是常见的制作工艺及流程:
流延成型(Tape Casting)
将陶瓷粉体(如Al₂O₃)与粘结剂、溶剂混合成浆料,通过刮刀形成薄片,干燥后得到生瓷带。适用于多层陶瓷线路板(如LTCC)。
干压成型(Dry Pressing)
陶瓷粉体压制成型后高温烧结,适合较厚的基板。
等静压成型(CIP)
通过高压使陶瓷粉体均匀致密化,减少烧结后的变形。
(1) 厚膜工艺(Thick Film Technology)
丝网印刷:将导电浆料(如银、金、钯)通过丝网印刷到陶瓷基板上,经高温烧结(850~900°C)形成导线。
应用:成本低,适合大尺寸或简单电路,但精度较低(线宽≥100μm)。
(2) 薄膜工艺(Thin Film Technology)
真空镀膜:通过磁控溅射(Sputtering)或蒸发镀膜(Evaporation)在陶瓷表面沉积金属层(如Cu、Au)。
光刻刻蚀:涂覆光刻胶→曝光→显影→蚀刻金属→去胶,形成精细线路(线宽可达10μm以下)。
应用:高精度、高频电路(如射频模块、传感器)。
(3) 直接键合铜(DBC, Direct Bonded Copper)
将铜箔(厚度100~300μm)在高温(1065°C)下氧化并键合到陶瓷表面(Al₂O₃或AlN),再通过蚀刻形成线路。
特点:高导热、高载流能力,适用于功率模块(如IGBT)。
(4) 活性金属钎焊(AMB, Active Metal Brazing)
使用活性钎料(含Ti、Zr)在真空高温中焊接铜箔与陶瓷(如Si₃N₄),可靠性优于DBC。
(5) 激光活化金属化(Laser Direct Structuring)
激光在陶瓷表面选择性活化,化学镀铜形成线路,适合三维复杂结构。
LTCC(低温共烧陶瓷)
生瓷带打孔→填导电浆料→印刷线路→叠层→低温烧结(850°C)。
优势:可集成无源元件,用于高频通信(5G、雷达)。
HTCC(高温共烧陶瓷)
高温烧结(1600°C以上),材料为Al₂O₃,适用于耐高温场景(如航空航天)。
表面处理:化学镀镍/金(ENIG)、OSP(防氧化)以提高焊接性。
钻孔与切割:激光钻孔(微孔≤50μm)或机械切割。
检测:AOI(自动光学检测)、X-ray检查线路缺陷。
关键工艺对比
工艺 |
精度 |
导热性 |
成本 |
典型应用 |
厚膜 |
低≥100um |
低 |
低 |
汽车传感器、LED基板 |
薄膜 |
高<10um |
高 |
高 |
射频器件、医疗设备 |
DBC |
中≥100um |
中高 |
中高 |
功率电子、新能源 |
dpc |
高≥10um |
中 |
高 |
高频模块、封装基板 |
选择依据
高功率/散热:优先DBC或AMB(AlN/Si₃N₄基板)。
高频信号:薄膜工艺或LTCC。
成本敏感:厚膜工艺或氧化铝基板。
现代陶瓷线路板工艺正朝着高集成度(如嵌入式元件)、3D结构(如多层互连)和纳米级精度发展,以满足5G、电动汽车和半导体封装的需求。更多陶瓷线路板的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深圳市晶瓷精密科技有限公司,晶瓷有着多年陶瓷线路板制作经验,成熟DPC和DBC工艺,先进设备、专业团队、快速交期、品质可靠,值得信赖。